非科班、科班主副修畢業的、國外留學回來的一起上研習課,難道程度的落差,不會對程度好的來說太簡單,對程度淺的太難?
如果只是把音彈出來,當然會有程度之差,但其實我們習琴與教琴過程中,大家有些共同問題:
📍 一、#理論與鋼琴譜裡沒有連結
雖然念科班時都上過曲析課,但曲析課的內容沒有在鋼琴課裡做連結,所以容易出現樂理考試一百分,但看到鋼琴譜還是傻傻逐音看,即便很認真將曲析課裡上的內容寫在鋼琴譜裡做分析,也只是知識上知道,#難以明白它在詮釋上扮演的角色與意義,因此對於彈奏上的思考,難有幫助。
一般的鋼琴課,多在「修曲子」(老師幫你修成一個比較漂亮的樣子),較少講解。比較是學生之所以彈得好,是因為老師幫你想好,不見得是學生有比較理解音樂,所以對於「怎麼看」曲子,各程度的人,都有不少改善空間。
很多概念,建議在鋼琴課裡教。鋼琴課裡的邏輯很重要,對於練琴或對樂曲的理解都很有幫助。但不需要用很複雜的曲式分析去寫出每個和聲,會讓學生挫折老師崩潰。其實偏向清楚架構、了解語句,明白樂句的意思與陳述方式即可。有了判別依據,才能開始有想法,而漸形成自己的觀點。
(所以同學在上完研習後會有「學了這麼久,第一次覺得看懂譜」之感,樂譜有層次、變立體💡)
📍 二、#會彈不等於會教
這概念大家清楚。好的選手,不一定會變成好的教練;好的教練,Performance的狀態不一定比選手好,因為鍛鍊時間減少或年紀漸大,自然不在狀態內,但通常得要曾經也是程度不錯的選手,才能看出問題的眉角、給出策略,並且比選手更提早看出選手的狀態。
有些老師彈得不錯,但他是「#憑感覺會彈」或者在很小的時候就受了很好的教育,早已忘記小時候遇到問題的當下,是怎麼扭轉、解決的。
學生會有的問題,不見得是老師遇過的問題,然而,我們小時候只有學怎麼彈,沒有學怎麼教,當角色轉換成教學者時,角度不一樣,很多時候也能重新思考,幫助到自己的彈奏。
「#講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先很清楚自己想表達什麼,但有時即便清楚欲表達的內容,卻講的不明確,學生便不易理解。講述,是需要經過思考與練習的。
我分享了幾個方式讓大家練習,在學員講述時,提醒「用詞」,給些建議,基本上,用詞可以不同,但不能邏輯不正確。不只是在講述思考邏輯上,解決學生技巧與音色彈奏層面亦是如此。
教學最重要的是「深入淺出」,講複雜,不僅學生不易懂,容易有挫折或放空,主要也因為:後面真正難的東西還很多啊~🍵
📍 三、#流水帳學琴,#流水帳教琴
我們從小總流水帳練琴,若老師流水帳的教,我們長大以後,也易複製流水帳教學,憑感覺彈,也憑感覺教。台灣學生習慣把音找齊「再給老師修就好」,若沒有老師就不知如何處理、音樂該怎麼做,其實是因為譜上的依據與練琴方法沒有被建立起來。
記得跟大家分享過以前在美國念書時,曾有個樂段我就是聽不懂想不通,於是我就「等老師修」,課堂上我什麼也沒說,但鋼琴家老師聽完我彈非常生氣的說:「你剛剛那裏根本什麼想法都沒有,只是把音彈出來,你是等著我來告訴你嗎?」老師的語氣明顯覺得這樣的行為也太羞愧(只差沒講shame on you)😂。
這讓我在日後教學,更重視幫學生建立思緒,看懂樂譜框架,直到他們明白、能運用。看懂基本題,才有可能做應用題。
/
將課程設計為「連貫式」,是因為有實作才會有感,畢竟聽老師講都是容易的,在自己實作跟討論的過程,才會產生許多疑問。
課堂選的教材從不長的開始,例如創意曲跟徹爾尼三十:皆邏輯清楚、教學常用,大多只有兩頁。會看了,再看古典奏鳴曲,古典的曲子看不懂,浪漫派更難以理解,浪漫派是應用題,後浪漫樂派是超級應用題。
技巧也是,訓練及修正基本技巧或觸鍵,建議 #在短小曲子裡學_在長曲裡應用。
/
當然,我並非只重視理性層面(邏輯與技術),藝術層面(感覺、文化與音樂的想像)也非常重要。以前常在教兒童時用音樂說故事,或讓他們在樂譜裡填上旁白。
只是 #邏輯與技術 較易系統化,#藝術層面 則較抽象,需要更多時間醞釀,「想像」是透過感染,「文化」則是需要長時間潛移默化。前者適合開課,後者只適合分享。
簡單來說,基本邏輯是最前端的工作,手上技術會花你不少時間,而藝術層面是終端(在你背譜完的很久很久以後才會完成)。
-------------------
📍【#巴哈創意曲】專題(線上zoom)
🌟7/27- 8/31 (每周二) 早上10:00-12:30 共六週。
🌟課程綱要與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aXPwiGxT7xd4Jrcn8
🌟〔更新〕港澳或其它海外朋友若想用Paypal 付款,請以 #台幣 轉帳至:https://paypal.me/PianistPei
📍【#古典專題-#莫札特】( 舊生優先)
🌟7/22- 8/26 (每周四) 早上10:00-12:30 共六週。(下週四開始喔哈哈)
*匯款完成才算完成報名,欲報名者請加蔡老師line (ID: pchuantsai)
🌟如果想看上過同學的課後心得請見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
/
#學鋼琴 #鋼琴老師 #教師研習 #鋼琴 #音樂班 #音樂系 #在職進修 #學音樂很有趣
「浪漫樂 派 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浪漫樂 派 心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浪漫樂 派 心得 在 [心得] 2016/11/22 賈維,艾馬爾,DKB - 看板clmusic 的評價
- 關於浪漫樂 派 心得 在 浪漫時期音樂特色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YOUTUBE ... 的評價
- 關於浪漫樂 派 心得 在 Lily Kao - 何謂「國民樂派」 國民樂派風潮產生在1850-1900年間 的評價
- 關於浪漫樂 派 心得 在 [問題] 有關音樂家的問題- 看板clmusic | PTT影音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浪漫樂 派 心得 在 浪漫樂派代表曲目、浪漫主義、浪漫派詩人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浪漫樂 派 心得 在 浪漫樂派代表曲目、浪漫主義、浪漫派詩人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浪漫樂 派 心得 在 Lily Kao - 何謂「國民樂派」 國民樂派風潮產生在1850-1900年間 的推薦與評價
國民樂派風潮產生在1850-1900年間, 即浪漫風格(1800-1900)的後半葉, 在歐洲邊陲地區, 像捷克、挪威、俄羅斯、芬蘭這些地區, 一些作曲家的創作有著特別 ... ... <看更多>
浪漫樂 派 心得 在 [問題] 有關音樂家的問題- 看板clmusic | PTT影音娛樂區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正在做音樂報告不過發現有個問題找不到就是音樂家布拉姆斯他到底是屬於"新古典樂派"還是"浪漫樂派" 我有找到資料說他是浪漫樂派可是又有些資料顯示他是"新古典樂派 ... ... <看更多>
浪漫樂 派 心得 在 [心得] 2016/11/22 賈維,艾馬爾,DKB - 看板clmusic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
https://chinhaochen.blogspot.tw/2016/11/20161122.html
這場音樂會,在進場之前,對我來說最大的賣點是Aimard。結果最大的驚喜是他,最大的
訝異也是他。
Aimard以演出現代音樂聞名,相當年輕就成為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 的駐團鋼琴
家。所以當節目單排出他要演出貝多芬的皇帝協奏曲,我其實還滿期待的,希望會看到相
當不一樣的詮釋。當然,他很早之前就跟Harnoncourt合作錄音過全套貝多芬鋼琴協奏曲
,過了這麼多年,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變得超奇怪。至少這個演出很奇怪。
這麼說好了,這是我聽過最慢的演出。整體來說鋼琴的音量偏小,不過聲音乾淨,給我的
感覺就很像一個臨時被抓來接班的皇帝,個性喜歡小聲斯文有禮貌的說話,卻被迫要用大
聲音說話。而樂團有時為了配合鋼琴,聲音也壓的相當小,甚至有乾癟的感覺,還好這種
情形不是特別多。不過整體來說,這個詮釋又慢又小聲,聽起來就變成相當奇怪的皇帝。
不過在皇帝之後,Aimard很慷慨的給了三首安可曲。以協奏曲演出來說,這是相當相當罕
見的情形。他在演出第一首安可曲前,對觀眾說,今天演了貝多芬,布拉姆斯,還缺了誰
呢?我原本以為會是三B的最後一位,巴哈,不過他彈的卻是荀白克。如果從浪漫樂派一
脈相傳接下去,的確荀白克是最合理的選擇。
他選彈的荀白克聽起來就像是接在這個脈絡之下,像是二十世紀風格的浪漫樂曲。這跟荀
白克的形象相當不一樣,不過如果演出者對作品有愛,再難啃的荀白克也會相當動人。接
著他又安可了兩首相對安靜,講究音色的曲子。是誰說現代音樂沒有好聽曲子呢?這三首
曲子可以說是今天音樂會最好的十五分鐘。
而音樂會的另外兩首管弦樂曲目,Paavo Jarvi可以完全掌控,聽起來就變成另外一個樂
團的感覺。開場的序曲是舒曼的Genoveva序曲。這部基本上出了德語區就沒人演出的歌劇
大概只剩序曲偶爾會出現在樂團曲目裡。聽起來就像舒曼的交響曲一樣糾結。
下半場的主戲是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一開始的定音鼓就讓我印象深刻:超大聲。而且
一整句都是一樣的音量,某種程度,這就已經暗示了他的詮釋方向:一路猛敲到底。他的
演出動態似乎是從ffff到f,基本上沒有弱音,所以聽起來很辛苦。演出的速度偏快,不
過也不像是精神抖擻的那種,而像是讓人無法跟著呼吸的速度。所以整體來說,聽起來有
點辛苦。
安可曲他很慷慨的加演了兩首。雖然沒有說曲名,我想應該都是選自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
曲。這種短小的棒棒糖小品,來像是今天管弦樂團的最佳演出:極強極弱,極快極慢的對
比,的確充滿感官刺激。只是這兩首就變成全然的樂團炫技小品,而失去了舞曲的本質。
這是我第一次聽DKB的演出。雖然今天的音樂演的不合我胃口,但是他們的實力毋庸置疑
。他們的弦樂今天上了35個(10,8,7,6,4),但是音量大,力道足,完全可以跟其他管樂抗
衡,跟一般想像中室內樂團管樂會更清楚明顯不太一樣。他們的銅管也是結實有力,都沒
有讓人提心吊膽的時刻。某種程度來說,這就是德國樂團本色,穩重,內斂,永遠令人放
心。
/////////////////////////////////
2016 新舞臺藝術節 帕佛.賈維X艾馬爾X布萊梅德意志室內愛樂管弦樂團《德式經典》
舒曼:《格諾費瓦》序曲, Op. 81
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Op.68
指揮:帕佛賈維 (Paavo Jarvi)
鋼琴:艾馬爾(Pierre-Laurent Aimard)
布萊梅德意志室內愛樂管弦樂團
--
FB粉絲頁: All Things Considered
https://www.facebook.com/BlogAllThingsConsidered/
部落格首頁
https://chinhaochen.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244.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479831859.A.686.html
我說又慢又小聲,這是跟整場音樂會我聽到的情況來比較
我聽到的樂團速度跟我的座位無關,而且昨天應該比一般常見的版本略慢一些
至於樂團音量,這也是跟整場音樂會聽到的聲音作比較。
如果坐在同個位子聽到的下半場的布拉姆斯可以演的動態超大,
上半場的貝多芬通常大概都只有一半不到的音量。
那我以為這部份明顯是指揮跟獨奏詮釋的問題
至於大家聽到的詮釋有著各自的解讀,我覺得都很好
大家多交流
※ 編輯: chinhao (140.112.104.68), 11/23/2016 09:10:33
弦樂的編制是一樣的,這個部份實在不是這樣比法的
※ 編輯: chinhao (140.112.104.68), 11/23/2016 11:16:42
... <看更多>